長期以來慶龍主張,聰明的投資人可以透過「合適」的股票與現金比重,來達到風險與報酬的最佳平衡,如此即使面對股災來襲時,依然仍夠從容以對。
至於合適的股票與現金比重,保守型投資人可設定在6:4,積極型投資人可設定在8:2(詳見圖3),另外慶龍的個人習慣,則是會常態性都會保留2~3成現金,以備未來的不時之需。
畢竟能夠「未雨綢繆」保留一定比率的現金在手,最大的好處,就是當台股出現恐慌性殺盤時,投資人將有足夠的籌碼,可以進場撿便宜,並且享受日後報復性反彈所帶來的超額利潤。
此外,關於「現金」的定義,可以是銀行的台幣定存、可以是外幣定存、可以是債券、甚至防禦型的股票,任何在股市大跌時,能夠抗跌的金融資產,都可視為「現金」。
至於何謂防禦型股票,其定義就是貝他係數(Beta)近1年、3年、5年的數值在0.5以下,最大特色就是在大盤不穩定時,雖然股價也會受到波及,但由於相對抗跌,因此股價的下跌幅度也會比其他股票來得少。
(全文、未完)
本文From《投資家日報》2024年8/12
現在訂購,不但可加入日報專屬Line群
更可免費回看五天日報
【日報預覽圖】:
財報魔法師
孫慶龍
-
演講或合作事宜
daniel@sie.com.tw -
飆股基因Line
@smartapp -
投資家日報Line
@smart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