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訂閱《投資家日報》的訂戶,應該不難發現,慶龍主筆這17年期間,幾乎每一次台股的重要崩盤轉折,都能領先市場提早作出示警(編按:例如2025年3月,便透過台股跌破年線,提醒投資人要繫好安全帶),但即使如此,現在的慶龍,依舊主張不管任何時刻,都要保留一定比率的股票。
分析主要原因,除了上述那一段2015年的慘痛經驗之外,更認同一項統計結果,面對行情的劇烈波動,選擇留在市場繼續投資的績效,往往會勝過「先觀望幾天」的操作策略10倍甚至百倍之多。
根據富達投信的資料顯示,以美股S&P500指數為例,1993年到2017年期間,投資人若不管行情好壞,持續留在市場繼續投資,可創造910%的報酬率。然而,若投資人因為擔心崩盤的氛圍,而錯過恐慌性賣壓來時的最好時機,只要錯過的時間達30天,整體的報酬率則會從910%衰退到1.07%,差距高達850倍。
此外,若將時間往前推溯到1988年到2014年期間,同樣以S&P 500指數作為投資標的,不管行情好壞,堅持留在市場繼續投資的投資人,可創造733%的報酬率。然而,若選擇出場觀望,錯過了市場表現最好的天數達5天,報酬率會下降到452%。錯過了市場表現最好的天數達30天,沒有參與到崩盤後的報復性反彈行情,報酬率則會再進一步下降到71%(詳見圖1),這樣的成績還不到留在市場繼續投資報酬率的1/10。
面對行情的劇烈波動,比起「先觀望幾天」,選擇留在市場繼續投資可創造出更高報酬的關鍵原因有2個:
原因1》避免因恐慌而誤判情勢
一般投資人常會迷失在市場當下的恐慌氛圍中,而將最容易創造「超額利潤」的黃金時機,誤認為是要「戒慎恐懼」的黑暗年代。
原因2》抓住稍縱即逝的獲利機會
回顧2015年那一段從4月底最高點1萬14點,下跌到8月24日最低點 7,203點的過程,當年8月進入到最恐慌的氛圍,但台股的觸底反彈,也來得又快又急。2015年8月24日當天,台股盤中重挫583點,跌幅高達7.48%; 不過沒隔多久,便出現報復性反彈,僅6個交易日,指數就一路拉高到8月31日最高時的8,174點(詳見圖2),強彈971點,暴漲13.48%,並開 啟後來台股「攻萬點」的序曲。
相同的狀況,2020年3月又再複製一次(詳見圖3),當時台股從3月5 日1萬1,525點,快速崩落到最低點8,523點,3月19日當天台股盤中甚至重挫695點,跌幅高達7.5%。不過,台股很快就出現報復性反彈,僅7個交易日,指數就一路拉高到3月27日最高時的9,954點,強彈1,431點,暴漲16.7%,並成功開啟一波突破台股30年歷史天花板的大多頭行情(編按: 2020年7月27日台股收盤指數1萬2,686點,正式突破1990年2月創下的歷史最高價1萬2,682點)。
這兩段經驗,都讓慶龍深刻見識到「行情總是在絕望中誕生」的道理,以及「美好的暴賺機會,總是稍縱即逝」的市場變化,一旦選擇觀望以對,將可能完全錯失最好的投資時機。
本文From《投資家日報》2025年4/9
現在訂購,不但可加入日報專屬Line群
更可免費回看五天日報
【日報預覽圖】:
財報魔法師
孫慶龍
-
演講或合作事宜
daniel@sie.com.tw -
飆股基因Line
@smartapp -
投資家日報Line
@smart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