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頭來襲時,投資人到底是要空手?還是保有一定的持股比率?長期以來,都是正反兩方喜愛論戰的議題。
就理想的狀況來說,崩盤來臨時,選擇出清股票,當股價落底時再接回來,這種高賣低買的做法,確實是最好的策略,如果可以,崩盤襲擊前,投資人再順便放空股票,那就更加完美了。
2015年慶龍便曾嘗試過上述完美的投資策略,當時不僅成功預測台股從10,014點崩跌到7,203的走勢,更在崩盤前出清所有作多股票,並大舉買進台灣50反1(00632R)。
台股即將崩盤的論點,一個多月後就得到市場最直接的驗證,台股不僅在2015年8/24快速崩跌到7,203,距離6/22示警時的台股位置9,341,出現超過22%的跌幅。
然而,當時看似完美操作的內容,最後結果卻讓慶龍相當惋惜,主要原因是後來報復性反彈來得又快又急(編按:台股快速從最低點的7,203回升到8,871),不僅來不及買回已經出清掉的好股票,更眼睜睜看著這些好股票一路上漲(編按:後來慶龍有統計,自己提前出清掉的這些好股票,每檔都少賺百萬元起跳),而更慘的是,當時台灣50反1放空的部位,最後以認賠超過百萬元停損出場,簡單來說,就是作多、作空都被市場狠狠地巴了一下。
長期訂閱《投資家日報》的訂戶,應該不難發現,慶龍主筆這17年期間,幾乎每一次台股的重要崩盤轉折,都能領先市場提早作出示警(編按:例如2025年3月,便透過台股跌破年線,提醒投資人要繫好安全帶,相關內容,可參閱以下的影音觀點),但即使如此,現在的慶龍,依舊主張不管任何時刻,都要保留一定比率的股票。
分析主要原因,除了上述那一段2015年的慘痛經驗之外,更認同一項統計結果,面對行情的劇烈波動,選擇留在市場繼續投資的績效,往往會勝過「先觀望幾天」的操作策略10倍甚至百倍之多。
本文From《投資家日報》2025年4/9
現在訂購,不但可加入日報專屬Line群
更可免費回看五天日報
【日報預覽圖】:
財報魔法師
孫慶龍
-
演講或合作事宜
daniel@sie.com.tw -
飆股基因Line
@smartapp -
投資家日報Line
@smart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