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今周刊》(714期)曾報導過慶龍的一個操作實例,2009年時,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透過股票操作,將原先52萬的資產成長到325萬元。該帳戶在2010年底成長到499萬元。
這一筆52萬元的股票資產,截至2024年6/19已成長到3,073萬元,換言之,若以當初的成本計算,16年多的時間,累計創造超過58倍的投資獲利,而這也是慶龍2024年所出版的《超前部屬賺好股:用16年獲利58倍》這本書名的由來。
時序進入到2025年,若以7/16作為計算的基準日,這一筆52萬元的股票資產,又再持續增長到3,440萬元,累計創造超過65倍的投資獲利。
然而,這超過65倍投資獲利的報酬,過程中,除了2009年逮到金融海嘯過後的報復性反彈之外,當年創造了670%的超額報酬,其餘年度都只是「中規中矩」的表現而已──有6個年度的報酬率超過20%、有4個年度落在10%~19%、有3個年度落在0%~10%之間,甚至還有兩年出現虧損的負報酬(詳見上表)。
然而,這樣「中規中矩」的獲利表現,就足以讓這個股票帳戶不斷成長,至今已創造出超過65倍的累積報酬率。然而,慶龍想強調的是,不是這個績效的結果,而是創造出這個結果的方法,因為在股票市場中只要方法對了,小錢也夠賺到大錢,但方法錯了,即使有再多的房子,也不夠賠。
本文From《投資家日報》2025年7/18
現在訂購,不但可加入日報專屬Line群
更可免費回看五天日報
【日報預覽圖】:
財報魔法師
孫慶龍
-
演講或合作事宜
daniel@sie.com.tw -
飆股基因Line
@smartapp -
投資家日報Line
@smart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