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家短評】
央行總裁彭淮南多年來力抗炒滙投機分子,成效有目共賭。不過,在與外資抗衡的過程中,股、滙市的大幅度震盪將無可避免,雖然很多人對於震盪時所產生投資機會感到興奮,但是這樣的機會也隱含著相對的風險,就長期投資者而言,現階段反而不是躁進的時侯,保守應對、降低部位反而可以避免受到重大傷害。
【延申閱讀】
2011-05-04 | |
2011-05-25 | |
2011-06-28 | |
2011-07-27 | |
2011-09-23 | |
2011-09-27 | |
2011-09-30 | |
2011-11-04 | |
2011-12-30 | |
2012-02-09 | |
2012-03-13 | |
2012-09-21 |
【今日最大誌】
美國第3輪量化寬鬆(QE3)引爆亞洲國家熱錢危機,挑動中央銀行最敏感的神經,央行已將20家進出頻繁的美系及歐系外資列入監控黑名單。總裁彭淮南引述國際貨幣基金(IMF)說法表示,「面對資金流入,可採資本管制措施因應」,向熱錢宣戰。
「央行將關注熱錢的流向,必要時採取因應措施穩定滙市。」彭淮南說,QE3讓美國債券利率跌、股價漲、美元貶,達到提振房市、增加消費投資及出口競爭力等效果,但資金寛鬆讓外資流向新興市場,影響各國金融穩定。
彭淮南今(26)日將赴立法院報告,提供給立委的書面資料中透露外滙政策,以「動態穩定」、「緊盯韓元」為兩大施政主軸,其中「動態穩定」就是讓新台幣滙率波動幅度,小於歐元等主要貨幣,並緊盯貿易對手韓元的走勢,確保出口產業競爭力。
為監控這波炒滙熱錢,央行主動出擊發現,去年投資台股的外資約6,000戶,其中20戶進出金額,占全體外資進出總額的35%,且外資進出金額占銀行外滙交易金額3成以上。
在美國推出QE2後,央行也主動查緝熱錢,當時發現6,000家外資中,有29家占整體進出30%,相較之下,這次隨QE3來台的熱錢,家數雖較少,但滙入的炒滙部份似乎更多。
據了解,在台灣的外資多數透過歐系、美系等保管行在滙市大舉抛滙,有些外資甚至有主權基金、對沖基金背景。
擔心美國QE3讓抄滙風氣捲土重來,央行未雨綢繆,緊盯這些「炒滙嫌疑犯」的資金流向,初期是透過道德勸說、專案金融檢查、甚至盤中抽查單據,也可能開罰或考慮動用資本管制。巴西官員曾揚言要復課熱錢稅以抑制資金流入,即為一例。
【2012/09/26 經濟日報】
財報魔法師
孫慶龍
-
演講或合作事宜
daniel@sie.com.tw -
飆股基因Line
@smartapp -
投資家日報Line
@smart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