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第一線,今天慶龍分享的企業,是目前規模已經發展成亞洲第一大,全球第三大的健身器材集團喬山(1736),回顧近40年來,喬山之所以能夠一路成長茁壯,董事長羅崑泉在接受慶龍獨家專訪時表示,最大的關鍵,就在於「I can do anything」這種勇於挑戰與不服輸的精神。
1992年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提出「微笑曲線」理論,點出台灣企業要擺脫低毛利的組裝代工模式,就必須全力朝向「品牌」服務來發展。
然而,20年以來,當台灣的3C品牌BENQ、acer、HTC相繼遇到營運困境時,以健身器材起家的喬山,反而實現了Made in Taiwan的品牌之夢,不僅連續9年榮獲台灣前20大國際品牌的殊榮,目前更發展為亞洲第一大,全球第三大的健身器材集團,2013年市占率已達10.2%,此外,由於去年又新添併購北美重訓設備廠的挹注,因此今年營運可望順利挑戰全球前二大的市場地位,營收規模將上看超過160億元新台幣。
「1975年跟太太兩個人,離開了原本安穩的海關工作,並花光了所有積蓄創立喬山(1736),憑藉著就是一股I can do anything的意念,」羅崑泉回憶說,因此當6個月之後,接到第一筆啞鈴的訂單時,雖然當時完全不知道什麼叫做「dumbbell」,但透過不斷走訪20幾家廠商的過程,不僅逐漸摸索出啞鈴的生產流程,更掌握到3年後成為全球最大供應商的競爭優勢。
他進一步解釋,當時所有代工廠的生產成本至少每公斤要30元台幣以上,但喬山的成本卻可以降到7.5元台幣,即使一公斤賣16元台幣,獲利也超過1倍,羅崑泉接著說,能夠大幅降低成本的關鍵有二,一是將過去依賴師徒制的生產方式,改為標準化的生產流程,一個人只要學會做5個動作,2個小時後就可以上線,此舉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再者,原料的取得,也一改過去依賴國內供應商的模式,直接深入到巴西原產地進口的結果,就是反應在原料成本的大幅下降。
有了啞鈴產品的成功模式與獲利基礎,1986年喬山開始進入到有氧健身器材的製造,初期雖然是與美商ROSS Fitness合作製造AIRBIKE,但5年之後,喬山憑藉著絕佳的生產成本優勢,成功取得國際知名大廠UNIVERSAL、TUNTURI、SCHWINN、TURE 、OMRON、MIZUNO等,在亞洲製造的9成代工訂單。
喬山(1736)成立初期的前20年,雖然成功的代工模式,奠定了公司的營運基礎,但羅崑泉並未因此滿足,而是開始構思自有品牌的規畫之路,「我本身就有一種創業的血液留在身上,」他語帶玩笑地形容自己不安於現狀的個性。
【延伸閱讀】
2015-02-02 | |
2014-12-27 | |
2014-11-20 | |
2014-11-04 | |
2014-10-23 | |
2014-10-14 | |
2014-09-25 | |
2014-08-28 | |
2014-07-22 | |
2014-06-16 | |
2014-03-31 | |
2014-04-15 | |
2014-03-27 | |
2014-01-13 | |
2013-12-27 | |
2013-12-05 | |
2013-11-19 | |
2013-10-14 | |
2013-09-27 | |
2013-09-10 | |
2013-08-08 | |
2013-07-13 | |
2013-07-01 | |
2013-05-17 | |
2013-04-02 | |
2013-03-15 | |
2013-03-11 | |
2013-02-08 | |
2013-01-25 | |
2012-09-28 | |
2012-08-30 | |
2012-06-28 | |
2012-06-06 | |
2012-05-07 | |
2012-02-01 | |
2011-11-29 | |
2011-11-14 | |
2011-09-14 | |
2011-09-01 | |
2011-08-30 | |
2011-08-04 | |
2011-06-27 | |
2011-06-23 | |
2011-04-06 | |
2011-03-22 | |
2011-02-15 | |
2010-11-30 | |
2010-10-28 | |
2010-10-07 | |
2010-09-24 | |
2010-08-13 | |
2010-07-08 | |
2010-05-26 | |
2010-03-15 | |
2010-02-04 |
財報魔法師
孫慶龍
-
演講或合作事宜
daniel@sie.com.tw -
飆股基因Line
@smartapp -
投資家日報Line
@smart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