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於1979年的辛耘(3583),資本額為8.1億元,雖然早期是以代理Canon的設備起家,但2013年決定跨入生產製造的領域,在經過長達9年時間的努力,截至目前為止,已成功發展出三大核心業務,包括代理事業、設備生產與晶圓再生。
以2021年營收46.84億元為例,代理事業佔比約60%,製造事業佔比約40%,下游應用集中在半導體與光電產業,佔比達98%,全球前20大半導體廠商,一半是辛耘的客戶,其中台積電是最大的單一客戶。
佔營收比重60%的代理事業,主要產品應用包括半導體、化合物半導體(俗稱第三代半導體)、LED、平面顯示器、太陽能/電池,與生物科技的分析儀器,目前代理品牌超過50個,包括Canon、TMC、NOVA等等,而隨著目前全球半導體產業進入快速成長的階段,辛耘的代理事業也將呈現水漲船高的效應。
雖然辛耘(3583)2013年才決定跨入生產製造,但由於每一年投入研發費用佔營收比重都高達6%以上,近5年分別為6%、6.9%、6.2%、6.2%與6.4%,因此也讓辛耘成功晉升為國內少數能夠擁有半導體前段製程設備的自有品牌廠商。
其中被董事長謝宏亮寄予厚望的就是濕式製程設備,目標是5年內取得50%先進封裝製程的市占率,由於在這個領域的競爭對手,同時也是日報過去追蹤的弘塑(3131),股價一路從2018年最低點88.1元,兩年內大漲431%來到最高點468元,因此也讓慶龍充滿想像,而根據公司表示,此產品目前的訂單已經滿到今年第四季。
另外,2022年可以貢獻營收的亮點產品,還有暫時性貼合系統設備TBDB,在經過多年的研發與客戶的驗證之後,此產品目前也開始進入出貨階段。
至於第三個核心事業晶圓再生,未來成長力道則是來自於本身產能的擴充,12吋矽晶圓的台灣產能,已從2020年的每月12萬片,成長到2021年的每月14萬片,預計2022年將可持續成長到每月16萬片。
另外,辛耘近幾年也積極布局中國大陸的市場,並在湖北投資建置了一座12吋再生晶圓廠,初期每月產能規劃約10萬片,預計2023年將可達到每月20萬片,而最大的產能規模將可上看到每月40萬片。
總結而論,由於辛耘(3583)三大的事業部門,受惠市場對於5G、高速運算、人工智慧、物聯網、AR、車用電子、雲端等需求的持續增長,加上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半導體客戶又在不斷擴大產能,因此未來營運的節節高升,若沒有太大的意外,相信也將水到渠成;此外,值得留意的是,Mini LED與Micro LED新應用的起步,不僅將帶動LED產業的成長,也可望挹注辛耘的營運。
本文From《投資家日報》2022年8/23
當時辛耘(3583)股價在82.4元
至今最高漲至266.5元,不含股利漲幅已達219%
【日報預覽圖】:
現在訂購240份日報,可立即享有【五大好禮】:
(一)價格優惠:每份只要40元
(二)可免費回看五天的日報
(三)可免費加入日報專屬Line群
(四)可免費參加「Ai護體,台股出大運!?」實體講座
(五)可免費獲得上述講座的線上觀看權限,無限次觀看60天
財報魔法師
孫慶龍
-
演講或合作事宜
daniel@sie.com.tw -
飆股基因Line
@smartapp -
投資家日報Line
@smart888